1)由于采用
氨液分离器,高压氨液节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被彻底分离,进入供液调节站的完全是饱和氨液,避免了闪发气体对传热的影响,这样不需要在每组排管的进液管上装设调节阀即可做到均匀供液。
2)由于采用氨液分离器,氨液可在供液制冷系统内形成内部循环,因此发生液击冲缸事故比直接膨胀供液系统大大减少。但是当负荷剧烈变化或制冷压缩机工作点选择不当时,由于二次液体的增多,氨液分离器的正常液位难于稳定,制冷压缩机还是有发生湿压缩的可能。
3)较难保持正确的静液柱,液柱过小则供液不足,液柱过大则影响蒸发压力,进而影响蒸发温度,特别是当蒸发温度很低的时候,影响尤为突出,因此低温系统不宜采用这种供液方式。
4)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及有关管道内循环,依靠其相对于蒸发器的液位差所具有的位能作为动力,其流速一般都较缓慢,而且制冷剂与管壁内表面之间的放热系数小,蒸发管道内表面的润湿面积占总蒸发面积的比例也小,因此,蒸发器的总换热强度较低。
5)液柱压力差要足以克服制冷剂流动阻力。对于多层冷库,必须分层设置氨液分离器,不然会因供液管路长短不一,均匀供液困难,氨液分离器必须放在库房上方,分层设置专用房间,这不但增加了土建造价,而且从操作角度来说,调节站被分散布置,操作人员需要经常跑路和爬高,增加了工作量,且不便管理。